经济数据是高质量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。翻看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武昌区经济发展“成绩单”,GDP规模中心城区第一,半年突破千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3.9%,排名全市第一,为近3年同期最大规模、最高增速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,规模全市第一,同比增长8.7%,增速连续26个月领先;企业数量和税收规模稳居中心城区第一……一系列数据见张力、增底气,充分彰显出首位之区韧性强、活力足、潜力大的向好态势,也体现了武昌“择高而立、向上而行”的发展定力与奋进姿态。
近年来,武昌区以大招商为“强引擎”,不断激活发展动能,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,让众多优质项目在武昌开花结果,为经济增长、产业转型、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。“半年报”的一个个数据,不仅反映出武昌项目建设的“型”,也传递出经济发展的“势”,即创新力度越来越大、产业体系越来越优、发展环境越来越好、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。这“成型起势”的实践成果,为建设“支点”中的“支点”营造了有利氛围。
政策精准发力,推动实现量质齐升。武昌坚持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的思路,新春后不久就召开落实“支点建设”加快转型升级部署推进大会,持续深化“零号员工”服务提升行动,创新推出“金融顾问制度”,印发《武昌区落实〈武汉市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方案〉任务清单》,围绕市场环境、法治环境、政务环境、产业环境等方面,提出23项改进任务、92条具体举措,一大批产品质量好、品牌效应强、发展潜力高的民营企业竞相涌现,为促进经济增长、提升创新能力增信心、添动力。同时,该区大力实施“以旧换新”更新行动,在财政补贴、优惠促销等各方面综合发力,推动家电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更新迭代,澎湃消费新活力。此外,武昌还打出金融、科技等“组合拳”,助力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。
营商环境向好,促进经济活力迸发。武昌区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抓手,在政务服务时推行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模式,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。今年6月,武昌区“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”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。数据显示,仅今年上半年,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0余万件,在湖北省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中,满意率达99.99%。不仅如此,该区从文旅、发改到工业、市场监管,各行各业在转方式、优服务、提质量上持续用力,铺展出一幅人气兴旺、车水马龙的美丽画卷,合力推动武昌经济运行持续向好,市场对首义之地高质量发展的预期也更加充满期待。
科技创新驱动,绿色发展加速推进。今年上半年,武昌区聚焦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、提升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竞争力,以“数字经济”“双碳产业”多轮驱动,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强化技术优势与产业协同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,让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大、动力更足。上半年,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扩展到18栋楼、150余万方,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276家,增长245%;环沙湖双碳经济带成型起势,汇聚400多家涉碳企业落户,中碳登大厦吸引80余家“双碳”企业入驻,正形成“一栋楼就是产业链、上下楼就是上下游”的产业生态圈……一系列数据映照出武昌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态势,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为武昌经济向上向好、进中提质注入了不竭动力。
“半年报”向上向好,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。上半年,武昌区以“量”的合理增长支撑“质”的有效提升,产业发展增势良好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创新生态不断完善。面向未来,武昌区正以“闯关”精神深化“三个优势转化”,在数字经济、双碳产业、科创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,向着结构更优、质量更高、后劲更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。(余易、孙慈镁)